1。生物因素
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及相应的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
缺乏5-羟色胺(5-ht)功能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基础,也是双相情感障碍易感性的质量标志。
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性降低可能与抑郁有关,ne功能活性升高可能与躁狂有关。
多巴胺(da)功能下降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一些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浆和脑脊液中的水平降低。
第二信使的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和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
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障碍。
2。遗传因素
发现双相ⅰ型障碍先证者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生率比正常人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生率高几倍,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在分子遗传学方面,很多学者已经探讨了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标记基因,但是没有确切的可重复的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的易感基因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方式倾向于多基因遗传。
3。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诱发情绪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良、长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情感障碍的发病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下会发展成这种疾病。
总的来说,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楚,趋势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发病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更为突出。
根据躁狂抑郁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双相情感障碍分为:
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严重,有重度抑郁发作;
双相ⅱ型:躁狂一般较轻,抑郁明显且严重;
双相情感障碍的其他类型:躁狂或抑郁不严重;
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抑郁症
双相抑郁和单极抑郁在临床症状和生物学异常上相似,很难区分。双相抑郁由于表现不典型,常被忽视。双相抑郁的正确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两组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
(1)人口特征
①性别:女性单相抑郁症的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但双相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②年龄: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30岁,单相抑郁症平均发病年龄40岁。前者明显早于后者,尤其是25岁前首次抑郁是双相抑郁的重要预测因子。
③家族史:家族调查和双生子研究证实了双相情感障碍的家族聚集性。与单相抑郁症相比,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ⅰ型)患者的家庭传播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
(2)抑郁发作的特点
①特点:与单相抑郁症相比,双相抑郁症发病更急,病程更短,反复发作更频繁;
②症状:双相抑郁的症状与单相抑郁不同,包括情绪不稳定、易怒、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争/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自杀念头较多、共病焦虑和物质滥用(烟酒毒品等)。)。
2。狂躁发作
(1)心态高: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心花怒放,洋洋得意,笑口常开,有一定的感染力,经常赢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笑声。有些患者虽然情绪高昂,但情绪不稳定,难以预测,时而高兴,时而激动,时而暴怒。有些病人的特点是愤怒、易怒、敌意,甚至是破坏和攻击,但他们往往会把愤怒变成快乐或立即道歉。
(2)思维逃避:反应快,思绪澎湃,计划目标多,感觉舌头在和思绪赛跑,文字跟不上思维的速度,文字在增加,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还是要说个不停,胡说八道,内容不切实际,经常换主题;眼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目中无人。
(3)活动增多: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反应迅速,忙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经常挥霍大方,为了吸引注意力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老师,喜欢对别人发号施令,行为轻浮,经常出入
(4)身体症状:面色红润,目光炯炯,心率加快,瞳孔放大。睡眠需求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过盛,暴饮暴食,或者因为太忙而饮食不规律,过度消费导致体重下降;对异性兴趣增加,性欲过旺,性生活失控。
(5)其他症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转移;记忆增强,紊乱,易变;发作极其严重时,患者极度兴奋和躁动,可能出现短期和碎片化的幻听,行为紊乱和无目的定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能有意识障碍,症状有幻觉、错觉、思维不连贯等,称为神志不清躁狂。大多数病人在疾病的早期就失去了洞察力。
(6)轻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的患者称为轻躁狂,患者可能情绪较高,精力活跃,自我感觉明显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不坚持,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加,睡眠需求下降,至少持续数天。有时暴躁、自负、鲁莽,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影响轻微,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往往察觉不到。
3。混合缉获
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在临床上比较少见。通常发生在躁狂和抑郁变化很快的时候。比如一个躁狂患者突然变成抑郁症,几个小时后又变得狂躁,给人“五味杂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会持续很短时间,大部分会很快转为躁狂期或抑郁期。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混合性发作中不典型,容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发性疾病,目前还不能治愈。但患者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和长期治疗,控制病情,减少复发,避免病情恶化。
药物治疗原则
1.第一,使用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主要是情绪稳定剂。
2、根据病情的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有两种情绪稳定剂,情绪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情绪稳定剂加抗抑郁药。联合用药时,要了解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由于锂盐的治疗系数低,治疗剂量和毒性剂量接近,因此需要动态监测血锂浓度。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在治疗躁狂症时也应达到抗癫痫血药浓度水平。采血时间应为最后一次用药后12小时(如第二天早上),以测定血药浓度为标准。
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以使用或添加另一种药物。判断情绪稳定剂的无效性,应排除依从性差、血药浓度低等因素,用药时间应长于3周。如果上述因素仍然无效,可以使用或添加另一种情绪稳定剂。
治疗药物
1.常用的情绪稳定剂:(1)碳酸锂;(2)丙戊酸钠;(3)卡马西平。
2.候选情绪稳定剂:(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喷丁;(4)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
3、苯二氮卓类:异噁草酮
4.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急性躁狂症或伴有兴奋、易怒、攻击性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混合性头发,以及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作者也可以在治疗早期将情绪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
5.增效剂的应用及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难治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特别是难治性快速循环发作患者,候选情绪稳定剂,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80-120mg/d,2/d,尼莫地平40-90mg/d,2-3/d)甲状腺激素(t325-50ug/d,T488),
6.双相情感障碍中抗抑郁药的使用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抗抑郁药的使用可能诱发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或增加循环频率,或促进快速循环发作,使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当双相抑郁发生时,应慎用抗抑郁药。如果抑郁症状非常严重,持续4周以上,且抑郁是既往发作的主要临床期,可以在充分利用情绪稳定剂的前提下联合使用抗抑郁药。一般可先选择抗躁狂作用小的丁胺苯丙酮,再选择5-ht再摄取抑制剂,抗躁狂作用强的TCA尽量不要选择。
尊重、理解、接受、关心、支持、帮助患者;
正确认识疾病,支持患者尽早积极治疗和治疗,多次派作者树立长期治疗的观念,定期复查临床,与医生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作用,保持病情稳定,防止复发;
病情不稳定时,注意防止自杀和冲动伤害,尽早就医,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抑郁时,让患者看到希望,感受到关心和支持,避免冲突,在患者处于躁动和严重躁狂状态时激怒患者;
学习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观察病情,及时应对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平日注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性格,纠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学习心理调节方法;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减少或预防残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患者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根据患者的能力与患者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标题:{健康饮食}双向情感障碍的病因 双向情感障碍二型的用药双向情感障碍应该怎样
地址:http://www.bafangchuanqi.cn/jkys/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