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和风湿,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和脑血栓,还可提高植物的发芽率。在血管生成和旁路移植术中也很有效。
[药效学]
阿司匹林是第一种用于抗血栓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已被确立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mi)二级预防的经典药物。作用原理是阿司匹林与cox-1活性部位多肽链529位丝氨酸残基的羟基发生不可逆乙酰化,导致cox失活,进而阻断aa转化为血栓烷a2(txa2)的途径,从而抑制plt聚集。
柯克斯体是aa产生血栓素a2和前列腺素i2(pgi2)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环氧化酶-1和环氧化酶-2在人体内有两种形式,环氧化酶-1在血小板中是固有的。临床研究表明,对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进行短期或长期阿司匹林治疗,对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后期可能发生的血管性死亡有明显的益处,但最佳剂量及阿司匹林抵抗仍有争议。随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研究的深入,临床主要问题是确定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实验室监测指标。口服后能迅速完全吸收。已经被胃吸收,大部分可以被小肠上部吸收。吸收率与胃肠道的溶解度和ph值有关。食物可以降低吸收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吸收慢。本品与碳酸氢钠一起服用可迅速吸收。吸收后分布于各种组织,也可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较低,但水解水杨酸盐的蛋白结合率为65 ~ 90%。当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降低。孕期肾功能差,分娩率低。半衰期为15 ~ 20小时。水杨酸盐的半衰期取决于剂量和尿液ph值,一次服用小剂量需要2 ~ 3小时左右;大剂量可达20小时以上,重复给药可达5 ~ 18小时。一次服用阿司匹林0.65克,水杨酸盐在牛奶中的半衰期为3.8 ~ 12.5小时。产品大部分在胃肠道、肝脏、血液中水解成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主要是水杨酸和葡萄糖醛酸,有一小部分被氧化成龙胆酸。血药峰值在一次给药后1 ~ 2h达到。镇痛退热时血药浓度为25 ~ 50μg/ml;150 ~ 300 μ g/ml,抗内湿、抗炎。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着日剂量和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的情况下可长达7天。因为药物的主要代谢途径是饱和的,所以剂量稍有增加,就能导致血药浓度发生较大变化。该产品大部分以结合代谢物的形式从肾脏排出,一小部分以游离水杨酸的形式排出。当剂量较大时,非代谢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加。个体之间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尿液ph值对排泄率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率加快,游离水杨酸的量增加,而在酸性尿中,情况正好相反。
【/s2/】①镇痛作用:【/S2/】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和其他能使疼痛对机械或化学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而产生的外周镇痛作用。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丘)的可能性;②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它对炎症组织的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可引起炎症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产生的抗炎作用,以及对溶酶体酶释放和白细胞活性的抑制有关。
【/s2/】③解热作用:【/S2/】可能导致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出汗增加散热,这种中枢作用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下部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s2/】④抗风湿作用:【/S2/】本品的抗风湿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⑤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加氧酶起作用,从而阻止血栓烷A2 txa2的产生(txa2可促进血小板聚集)。这个动作是不可逆的。
[药代动力学]
[11]
本品可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口服650mg,5-8小时,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 μ g/ml,因此婴幼儿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标题:{药品信息}阿司匹林的作用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地址:http://www.bafangchuanqi.cn/yyxx/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