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现代国情非常相似。但是,印度的医药工业非常发达。随着仿制药的不断增长,印度已成为世界仿制药市场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有望借鉴印度医药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进一步促进中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印度仿制药的发展
第一阶段,印度取消药品专利,加强对跨国制药企业的限制,使本土制药企业逐渐确立优势。印度1970年颁布的《专利法》使印度企业能够合法模仿跨国制药企业的专利药物。印度制药公司通常在跨国制药公司推出新产品后,开发新的生产方法,通过逆向工程技术生产仿制药。20世纪80年代,印度是世界上药品价格最低的国家,药品价格涨幅低于其他国家。在新药的引进上,印度与欧美国家的时间差大大缩短。
第二阶段,经济自由化改革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印度医药产业逐步建立起全球竞争优势。1994年,印度签署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这意味着印度需要根据trips修改其专利法。然而,印度充分利用了发展中国家旅行所给予的10年过渡期。在此期间,印度可以接受医药产品的专利申请,但仍不给予医药产品专利保护,加快了国际扩张的步伐。一方面,印度企业在美国积极申请药物主文件(dmf)和简明新药申请(anda)。2003年4-6月,在美国申请dmf文件的印度企业数量占全球总数的34%。2001年,印度制药公司reddy's博士向elililly的专利药物百忧解发起挑战,成为第一家在美国市场推出首个仿制药氟西汀的印度公司;另一方面,印度制药公司在美国、欧洲和其他受监管市场频繁进行并购。2000年,朗巴里收购拜耳旗下德国仿制药公司basics,2002年收购日本Nihon 10%的股份,进入日本市场;2002年,雷迪博士收购了meridian uk,并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印度制药公司意识到无限制模仿的时代即将结束,逐渐加大研发投入,从1996年的2300万美元左右增加到2001年的8000万美元。从1996年到2002年,印度十大制药公司在R&D的投资增长了32.3%。研发:D的投资占销售额的10%以上(比如drreddy)。Chaudhuri发现,印度在1995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专利和药物相关专利的数量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三阶段,恢复药品专利保护,启动印度医药体制改革。产品专利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医药企业的创新。2011年4月,印度《药品和化妆品条例(修订版)》生效,放宽了临床试验的申请条件,允许在印度同时进行临床试验。根据以前的规定,只有在其他国家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后,印度才允许进行二期临床试验。此外,2012年6月,印度颁布了《生物仿制药指南》,为印度生物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机构支持。另一方面,专利制度符合国际标准,促进印度制药企业向更多新市场出口,向现有市场出口的产品种类也更丰富,其中向欧美等标准化市场出口增长更快。从2006年到2012年,受监管市场的出口值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4%,而不受监管市场的出口值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7%。并购合作让印度企业建立本土渠道更加顺畅。兰伯西,雷迪博士的实验室,沃克哈特等。已经收购了美国、比利时、德国、南美等国家的多家制药公司。2007年,ranbaxy与zenotech建立联盟,获得抗肿瘤产品线全球销售权;2006年,雷迪博士的成为默克的两种药物在美国的授权仿制伙伴。2011年,雷迪博士与富士胶片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进入R&D市场进行生产和销售。
但印度的专利制度环境对本土制药企业仍有很强的保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国制药企业在印度的扩张。2012年3月,印度对拜耳肝癌药物nexaver进行强制许可,这是印度首例强制许可案例。2013年1月,印度专利局对乳腺癌药物赫赛汀(罗氏研发)、伊欣普拉(百时美施贵宝研发)和白血病药物斯普雷塞尔(百时美施贵宝研发)启动强制许可程序;其次,跨国制药公司被取消或拒绝授予专利的情况并不少见。2006年1月,glivec专利申请被驳回,默克& amp;co公司哮喘药专利申请被驳回,辉瑞公司癌症药stutent专利保护被印度专利局取消,阿斯利康癌症药iressa专利保护也被驳回。
二、中印医药产业的比较
中国和印度的制药产业在制造能力上已经进入世界强国行列,但其药物研发能力较弱。
1.生产规模方面:中国整体优于印度,主要是中国人的毒品消费能力比印度人强,中国的基础设施(水、电、交通等)。)优于印度。
2.从国际化水平来看,印度医药产业的国际化程度高于中国。印度有三家跨国制药公司,但中国制药公司不是跨国公司。印度研制的110种药物已获美国fda批准,其中包括40种药物制剂和70种原料药,75种欧盟批准的药物和100种南非等其他非洲国家批准的药物。印度在美国以外拥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最多的工厂,印度在中国建立了四家合资企业:卢平有限公司、兰伯西广州中国有限公司、昆山罗塔姆制药有限公司(位于江苏)和傲罗宾多铜陵大同制药有限公司..
相比之下,中国的准备工作很难走出国门,还处于低水平重复和内部低价竞争的阶段。根据世卫组织统计年鉴2009年版,中国只有6个品种进入世卫组织采购目录,印度有194个品种。以2010年在中国和印度有代表性的大厂的销售额为例,中国第一药厂哈药集团(18亿美元)和兰伯西(19亿美元)差不多,但是兰伯西的收入来自世界各地,而哈药集团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上也落后于印度。中国虽然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成立了几家合资制药公司,但在资本市场上很少收购或并购发达国家的制药公司。
3.从仿制药的审批政策和流程来看,印度对生物仿制药的审批一般不要求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但至少要有100名患者参加三期临床试验,而且对生物仿制药的审批时间没有明确限制,可以大大降低生物仿制药的开发成本。
第三,中国医药产业落后于印度国际化的主要原因
中国不了解国际市场资本、法律法规的运作,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外语基础好的复合型人才,阻碍了中国医药企业走向世界。印度相对发达的教育为印度保留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3500万精通英语的人。印度制药公司通过海外并购本土企业,在英语商务谈判和技术交流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国内大型制药公司长期停留在仿制药阶段,在制药领域的研发能力远远落后于印度等跨国制药公司。2000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制药公司进入中国,靠专利和药物疗效取胜,中国制药公司节节败退。2013年,四家跨国制药公司(罗氏、诺华、强生和默克)的研发支出均超过其年收入的10%。而国内各大药企的投资平均不到2%。据报道,36家中国疫苗公司的R&D总投资无法与五家跨国制药公司(赛诺菲、葛兰素史克、默克、诺华和辉瑞)中的任何一家竞争。
临床机构短缺是新药研发和药物一致性评价的最大障碍,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比如,一致性评价的原始成本是50-60万元,现在是3000-500万元。而且中国的R&D和审批制度并不适合,在评估、定价和市场准入方面也没有科学的制度。许多新药正在等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这使得一些优秀品种失去了开发上市的机会,浪费了企业资金,影响了R&D企业的积极性..
中国药品管理法对于国产药品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起点落后的中国医药行业,在启动医疗改革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也在进行产业升级快速追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刺激制药公司进行R&D和创新,导致大量新药申报通过改变剂型甚至简单改变包装,导致每年需要批准1万多份申请文件,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产品重复和“新药不新”的现象。
4.印度医药产业快速崛起的启示
1.促进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
印度仿制药的“敲门砖”战略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国的仿制药生产一直是“师法其形,忽视其神”,即虽然掌握了原药的化学成分、原料、辅料等信息,但对长期积累的特殊工艺、质量控制过程、复方晶型等关键技术节点重视不够。随着新的gmp对国内制药行业的调整,制药公司的生产水平将整体提升,而仿制药的质量一致性评价将促使制药行业整体“洗牌”,全面净化医药市场。国产仿制药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强,对原药是致命的打击。
2.应重视药品国际化进程
医药企业应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中医药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2016年10月,广州姬伯制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姬伯制药”)与美国biorasi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姬伯制药将与美国biorasi共同在中国开发和商业化世界首个新药,并帮助中国制药公司在欧美注册和申报,为中国制药公司走向国际提供良好平台。
3.我们应该加大研发力度
我国医药企业缺乏R&D资金,首都药品R&D的生态链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环节脱节,在R&D和产业化方面有待提高。政府应加强引导,不仅要提供资金援助,还要给予政策支持,如增加临床试验基地数量,增加新药评价绿色通道,保护市场独占权,在不降价的情况下顺利衔接医保等。
4.我们应该加快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人才
中国制药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培养一批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人才,特别是对更多开拓性人才的需求,使处于变革时期的中国制药企业学会弃旧迎新。医药企业有着“面向世界,面向所有河流”的开放心态。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市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医药企业本土人才的国际化。
5.创新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我们必须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短期内,我们在新药研发上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但在仿制药和中药领域有比较优势。印度制药业的崛起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的情况可谓“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中国短期的现实选择是把产品做精做大。所谓“精细化”,就是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把成本降到最低,尽可能提高质量;所谓“扩大”,就是达到最优的经济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总之,中国企业有信心也有能力在世界医药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标题:{药品信息}印度仿制药的成功带给中国的思考
地址:http://www.bafangchuanqi.cn/yyxx/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