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复杂的多学科前沿技术,能够给民生和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改变...医疗机器人是一个高门槛、高价值的领域,业内称之为“医疗器械领域的航天工程”。

记者了解到,医用机器人前景广阔,已覆盖手术、康复、护理、教学等各个领域,其中手术机器人占比最高。目前,国外医疗机器人企业正在涌入中国市场,一些国内企业已经启动了医疗机器人的R&D布局。

业内专家认为,在新兴的医疗机器人行业中,中国、美国和欧洲目前都处于“婴儿期”,政府可以加大对R&D的支持力度,实现在中国健康产业的各个角落实现赶超。

全球规模预计将达到114亿美元

医疗机器人是一种智能服务机器人,种类繁多。根据其不同用途,可分为临床医疗机器人(包括手术机器人和诊疗机器人)、医学教学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病人转移机器人、药物输送机器人等。

一些调查发现,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应用于康复护理、假肢等。是极具潜力的市场。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 Boston Consulting)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年收入已达74.7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稳定在15.4%。到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有望达到114亿美元。其中,手术机器人约占市场的60%。

报告称,北美市场是目前最大的市场,由于政府医疗投入增加,医疗体系重组,以及亚洲国家民众对微创手术的认知,未来市场重心将逐渐向亚洲转移。

手术机器人中,腹腔镜机器人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其临床应用主要在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妇科等领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是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于2001年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是腹腔镜机器人的代表,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商业化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范围最广。

外资抢占中国市场

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当选主席黄健,用手术机器人做过很多膀胱手术。他说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发展很快。截至2016年10月28日,mainland China已完成35,273例手术,其中超过2/5是在泌尿外科完成的。

上海复星制药的子公司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是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达芬奇手术系统在中国的分销合作伙伴。

复星制药董事长陈奇瑜表示,虽然在mainland China和香港只部署了69台机器,仅占全球总数的2%,但在中国部署的大多数机器的利用率和手术台的数量都领先于世界。2015年,中国大陆有效使用的达芬奇机器人不到40个,但总运算量相当于200台日本机器的总运算量。仅在2016年11月,中国大陆就完成了2017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手术台数量居世界首位。

{科研}国外医疗机器人抢滩中国市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加速冲向中国。2016年12月,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宣布与上海复星制药合作,首次在中国设立R&D及制造中心,有望在中国市场长期扎根。

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总裁兼CEO表示:“中国对手术机器人的兴趣和需求非常大,中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使用效率是世界最高的。目前,主要的限制因素是购买机器的整个审批过程缓慢。”

据黄健介绍,从目前临床使用的反馈来看,达芬奇机器人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临床医生普遍报告长期使用会带来视疲劳。另外,只是机械臂,没有触觉,分不清是正常组织还是肿瘤。最重要的是操作者和患者、助手是分开的。这种远程操作在军事和航天领域使用效果更好。如果操作中断,会有风险。

记者了解到,国内医院引进手术机器人的心态比较复杂,部分医院更注重其“光环效应”。

据业内专家介绍,达芬奇系统的售价在2000万元左右,每套系统售后的年平均服务费/耗材成本在10-20万美元之间。所以使用达芬奇系统本身并不能给医院带来额外的好处。

医院对达芬奇系统的热衷主要是因为它附带的“光环效应”:第一,吸引患者。达芬奇机器人已经成为“高端先进医疗设备”的象征。“味道”效应及其带来的病源,不仅可以弥补进口设备的成本,还可以为医院创收。二是吸引医生。达芬奇系统的人因工程设计可以减少外科医生的疲劳和职业病的发生。外科医生是医院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满足了医生对手术的需求,也是医院购买达芬奇的动力之一。

{科研}国外医疗机器人抢滩中国市场

还在“婴儿”阶段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器人将有望成为“思考”的实时健康管家。

在位于广州海珠区的“广东网络医院”,正在开发的医疗聊天机器人正在与一位模拟“头痛”的女性患者对话:

“一般来说,超过39摄氏度就是高烧,发烧是自我保护和抗感染的反应。你的情况和上面的描述一致吗?”“你有以下症状吗?”“情况紧急,请立即去急诊部。这些症状可能是急性脑膜炎的表现……”

据专家介绍,未来人工智能的作用不仅有助于诊断,还能提供治疗方案。

ibm沃森的肿瘤学家、中国运营商认知护理首席运营官王泰峰表示,随着认知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沃森将成为帮助医生做出临床决策和对治疗计划提出建议的有力助手。

“2015年,全球高级期刊发表医学文献44000篇。如果肿瘤学家想全面研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最新治疗方法,平均每天需要160个小时来阅读。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恰恰是人工智能的力量。未来,机器人可以通过不断的深度学习,对大多数人类疾病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王泰丰说。

据报道,目前华生癌症机器人已进入国内23家医院,并计划收费服务,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智能医生。但沃森的立场不是取代医生,因为它不能创造知识。

现实中,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还处于“婴儿”阶段。

广东网络医院院长周启儒说,这个“宝宝”需要多吃东西,也就是深度学习:一是医学教材,针对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二是大量循证医学数据;三是大量前沿医学论文数据,相当于全球专家咨询;第四,教学医院案例。“干净的数据很重要,必须严格筛选。不能是过度医疗的情况,还要屏蔽患者的隐私。”

国内企业加快研发步伐

国内医疗机器人企业很多。一些有代表性的医用机器人企业,如哈尔滨卜式、重庆金山、妙手机器人等已进入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

卜式有限公司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产业化平台。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R&D人员介绍,国产微创腹部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人员针对微创手术的各种手术方式,在机械设计、主从控制算法、三维(3d)腹腔镜、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并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但我国整体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不足以撼动进口设备在临床上的地位。

{科研}国外医疗机器人抢滩中国市场

2015年初成立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由省市级学校联合组建,专注于哈工大在智能设备领域的高端技术。

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白祥林表示:“中国发展医疗机器人产业的优势在于人才、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但在产品转型和市场开发方面落后于国际水平。”

201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三院成功完成3例国产机器人手术,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系统首次用于临床。所使用的手术机器人系统由天津大学和中南大学联合开发。

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提前计划

国家“万人计划”带头人孙立宁教授认为,医药和传统装备行业与国外差距很大,发展中国家很难赶上欧美几百年的历史积累和沉淀。但是在医疗机器人这个新兴行业,目前中国、美国、欧洲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政府应提前规划,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实现中国健康产业的角落赶超,帮助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

{科研}国外医疗机器人抢滩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在康复机器人等子行业可以有自己的发展。

“与手术机器人相比,国内外康复机器人市场刚刚起步,处于‘婴幼儿期’。是朝阳产业。国外没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实现超越的领域。”白祥林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白祥林认为,医疗机器人是我国医疗工具和手段的前沿发展方向,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各种疾病诊疗对高端技术的需求、老龄化对老残救助和护理的社会压力、高素质医务人员缺乏导致的供需矛盾。

就康复机器人的需求而言,我国残疾人和老年人群体庞大,康复医生在基本人口中的比例约为1.7/10万,而发达国家的比例达到300-70/10万。我国康复专业人才缺口巨大。

"在康复机器人领域,预计未来三年左右会有爆炸性增长。"白祥林说道。

必须避免重复建设“低端产能”

业内专家认为,要抓住机遇,集中优势科研资源攻关,细化机器人行业现有研究方向。

白祥林表示,在国家颁布的《中国制造业2025规划纲要》中,机器人产业是重点发展的产业。但是由于整个医疗机器人行业门槛高,技术要求高,同时在我国现有的医疗注册认证体系下,周期长,资金投入巨大,所以对企业来说风险高。为了解决医疗机器人的关键问题,规划和研究单位有必要重点研究和开发某种类型的医疗机器人。

{科研}国外医疗机器人抢滩中国市场

哪些核心领域需要科研?瑞士理工学院院士、瑞士洛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汉斯·布莱勒教授和国内机器人企业的一些R&D人员认为,减速器、伺服电机等。仍然是限制机器人关键技术跳跃的桎梏。此外,难度大、市场潜力大的单孔手术机器人是下一代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方向。

同时,需要建立医疗机器人的标准,避免重复建设“低端产能”。

工业机器人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医疗机器人的行业标准仍然是空·怀特。行业建议,未来两三年内,研究机构、医疗机构、指导标准委员会、行业协会等。,以大学和研发机构为补充,应该形成一些通用的标准,比如机器人应该满足什么功能和安全条件,不应该“恢复神经而破坏关节”。医疗机器人的应用安全和伦理安全不容忽视。

{科研}国外医疗机器人抢滩中国市场

广东网络医院院长周启儒建议,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应避免“急于求成”,这使得“低端产能”变得多余和多余。政府要重点扶持拥有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的企业。

此外,还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避免“上而不下”的尴尬。

据业内人士介绍,机器人本体是自动化技术的大师,在机器人产业链中议价能力最强,能够有效整合上游零部件企业和下游系统集成商。一方面,中国应释放活力,突破“R&D机构-企业-市场”链条,攻克关键技术,鼓励和培育基于机器人产品的配套服务发展,引导和推动现有机器人企业发展。

业内建议效仿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做法,对使用当地机器人厂商产品的单位、机构和个人进行“反补贴”,避免因只注重高端技术而忽视市场应用而导致产品同质化、市场萎缩、行业断裂。

标题:{科研}国外医疗机器人抢滩中国市场

地址:http://www.bafangchuanqi.cn/yljx/11346.html